寒戰

《寒戰》似乎有一個開創新局面的勇氣。雖然依舊是經典的雙雄設置,但可能是史上警匪片中職位最高的雙雄了——警務處兩大副處長,廳級領導幹部啊。
  既然以高端人物作爲主角,格局顯然要更大,盡管切入點依然是一個具體的案子。事實上,衝鋒車被綁到最終被歹徒劫走贖金的前半部分,節奏用“淩厲”形容都有點不夠分量,戲劇衝突的小小高潮接二連三,信息量和轉折點多到讓觀衆實在是有點應接不暇。可以說,這樣的敘事節奏本來就是一種創新,快到了連人物關系交待都被很巧妙地埋在了一些細微之處,目的當然還是在于節省篇幅。這樣的做法到底優劣如何,是否太過rush導致意蘊不足,這都是創新之下可以探討的話題。但不管怎麽說,前半部分是會讓觀衆全神貫注的。
  事實上,更大的創新在于,不同于傳統警匪片的內核永遠是善惡纏鬥,本片中的歹徒成爲了被虛置的第三方——雖然從能力上來講,他們其實好像比以前片子的歹徒都強大。前半部分對峙的兩方,其實是行動組的鷹派李文彬,和管理組的鴿派劉傑輝。而他們所分別代表的價值觀念——分歧點在于警隊該發揮什麽樣的作用,以什麽樣的方式發揮作用。顯而易見的是,導演組合在這裏表現出了明顯的傾向性,而且是以一種充滿自豪感的方式:香港能成爲亞洲最安全的城市,靠的是法治精神,也就是劉傑輝所代表的價值理念。
  隨著辦公室”叛亂"以劉傑輝的搶班奪權勝利告終,他獲得了警隊其他人的支持,證明了法治觀念在香港的深入人心。雖然欠缺了一些所謂“非常時期,用非常方法”的探討,程序正義與實質正義的比較,沒能深入挖掘制度是否合理。僅僅是充滿自豪感地說,雖然這次任務失敗了,但香港賴以成爲“亞洲最安全城市”的核心理念沒有丟。這也是全片所洋溢的一種強烈的對香港的法治的自豪感的表現。
  劫案結案之後的部分,沒有了前半部分的快節奏吸引眼球,主創很聰明地以懸念抓人。ICAC的介入,讓我們也跟讓人毫無好感的愣頭青李治廷一樣,先懷疑劉傑輝,繼而李文彬,到底哪個才是壞人?
  後半部分主打的內核,在我看來,是體制內的辦公室鬥爭。由懷疑劉傑輝轉而懷疑李文彬的原因在于對警務處長的爭奪,而李文彬在ICAC詢問室對李治廷的一番教導,更是道出了辦公室政治的可怕。這也是相當聰明的一點,我們普通觀衆的生活,不會每天面對生與死的考驗,但職場的明爭暗鬥,明槍暗箭,確實也是危機重重。正是由于雙雄的高端設置,讓傳統警匪片中僅止于“一個老壞事的混蛋上司”的探討有了現實的普遍適應性。
  重點在于此,所以後半部分案子的解決依然僅是點綴。事實上,只不過把查案的主體變成ICAC而已,過程幾乎沒有難度。這也讓劉傑輝在體制內精明的輾轉騰挪顯得異常犀利。但此處也暴露出來了本片的一大缺點:劇情合理性的打磨不夠。前半部分無所不能的劫匪,卻犯下了很容易被發覺的錯誤。從有內線的警隊到ICAC的查案主體變化,也不足以解釋前後如此巨大的差距。就像對方球隊有被收買了踢假球的,你輕松戰勝。但作爲本身有一定實力的隊伍,沒理由換一個更弱的不踢假球的隊,你馬上丟盔卸甲。
  合理性的問題全片都存在,其實就算警隊有內線,前半部分劫匪的表現也太過逆天,從IT總監的介紹中我們也覺得這根本不可能,但之後的劇情也沒有給與合理解釋。可以說,前半部分留下的許多扣子,後半部分只在大的層面上解決了,但許多細節會讓觀衆難以信服。
  更加讓人失望的是,最後的結局變成了一種主旋律的敘事範式。而這種範式我們似乎最常見的就是在大陸的反腐劇中:市長和市委書記都被懷疑腐敗,然後出于對黨的事業的忠心毫無私心地互相爭鬥,最後發現,原來老市委書記是一直被身邊的親人蒙在鼓裏,打著他的旗號幹了很多壞事。然後大義滅親,跟市長摒棄前嫌,然後說,我老了,世界是你們年輕人的。市長也理解了老領導的一片苦心,讓老領導放心,成功完成幹部的年輕化。